中国工业碳达峰优秀企业系列报道八十: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绿色科技引领,吉利汽车迈向可持续发展未来

2025-08-18 14:04          585次阅读

导  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领导同志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自2022年起,从征集范例、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育三个维度开展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遴选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170家工业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42家,2023年63家,2024年65家)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根据工作计划,在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支持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于2025年持续做好本项工作,并将于年底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上发布当年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成果(含企业名单)。

现将研究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优秀企业成果和案例进行系列报道,旨在构建中国工业碳达峰长效宣传机制,传递绿色低碳理念,为各地方、行业、企业做好工业碳达峰工作,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范例参考和路径借鉴。

吉利汽车集团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一家集汽车乘用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汽车集团,拥有吉利、吉利银河、睿蓝、宝腾等汽车品牌,现有员工5万余人,是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累计销量超1700万辆。2024年,吉利汽车集团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图片1.png

图1 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吉利汽车集团在中国上海、宁波,瑞典哥德堡、意大利米兰、英国考文垂、马来西亚莎阿南等地建有4大造型设计和5大工程研发中心,设计研发人员超过3万人,近年来持续保持高于行业水平的研发投入,近10年吉利研发总投入超2000亿元。2024年,吉利拥有授权专利27720件,专利申请总量领先中国汽车行业。吉利汽车集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创新领跑,坚持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吉利控股集团体系化协同战略优势,在整车架构、汽车安全、新能源三电、智能座舱、高阶智能驾驶、智算中心、AI大模型、AI数字底盘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全栈自研,为用户创造超越期待的智能出行产品和体验。

围绕“让世界充满吉利”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吉利汽车集团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气候中和、自然受益、全域安全、数智创新、共荣发展、治理与道德六大ESG战略方向勾画可持续发展蓝图,加速向“2025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25%以上,204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迈进,成为汽车行业践行ESG的可持续价值标杆。

一、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迈向低碳发展快车道

在气候中和方面,吉利汽车围绕气候中和核心战略,建立了气候韧性管理体系。为达成全生命周期减碳目标,制定了供应端、制造端、使用端,三端协同一体化降碳的减碳路径,并确定了优先推动制造端减碳,同步带动供应端减碳,探索使用端减碳的推进策略。同时,依托吉利自身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效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碳数据的透明化、管理的标准化及管控的智能化。

截至2024年末,相较2020年基准年已累计减碳18%。在使用端,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8.8万辆,同比增长92%,销量占比突破40%,成为减碳的主要驱动力。在制造端,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既减碳又降低成本。在供应端,循环材料和轻量化的应用有效助力减碳。在推动减碳的同时,深切关注低碳转型的社会影响,力求实现务实、均衡、公正的低碳转型。同时,吉利致力于打造循环经济,构建了循环车、循环件、循环材料和创新业务(含电池梯次利用、再生等)在内的完整循环生态,节约自然资源。

二、气候韧性管理成效显著,碳智能化管理日臻完善

经过三端协同降碳实践,吉利汽车持续完善了气候韧性管理体系,同时创新了碳智能化管理模式。在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过程中,采用自主研发的“吉碳云”数字化平台进行全方位碳管理,基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从运营、物流和供应链进行碳核查,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至2024年为31.4吨二氧化碳当量/辆,较基准年单车38.3吨二氧化碳当量下降18%。

图片2.png

图2 “吉碳云”系统平台

在制造端,聚焦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替代两大减碳路径,于2024年底实现单车能耗及制造端碳排放较基准年2020年分别降低17.2%和56%。在节能减排方面,不断探索节能新工艺、新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各整车基地冲压工艺采用伺服冲压线技术,降低运行功率,能耗降低约30%;先后规划并实施了涂装余热回收系统,2024年节省天然气212.39万标准立方米,蒸汽3.58万吨,可减少1.54万吨碳排放;依托吉利自研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EMS2.0),通过能源的实时监测、分析和自适应辅助决策,实现能源的精益化、智能化管理,实现管理节能3%~5%,并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空压站与制冷站的智能控制,节约设备能耗约5%~13%。

图片3.png

图3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EMS2.0)

在清洁能源替代方面,布设光伏、储能电站、直购绿电和国际绿证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至2024年底,吉利汽车各制造基地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445MWp,同比增长11.1%,能够满足工厂约29%的电力需求;储能装机容量约47.46MWh,结合直购绿电和国际绿证,整车基地可再生电力使用比例达64.31%,6家整车基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

在供应端,积极推进绿色采购转型,帮助供应商提升碳管理能力,并在保证不影响汽车产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一定比例循环材料、生物基材料以及天然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应用。2024年吉利新能源车系供应端平均碳排放和燃油车系供应端平均碳排放分别较基准年降低10.28和8.03%。同时,通过对供应链的溯源,进一步明晰了供应端减碳的本质:除低碳材料的直接使用外,逐级往上仍然是供应商生产制造的减碳。针对供应商制造减碳,吉利汽车提炼了自身制造端的碳管理能力,总结了一整套适用于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碳智能化管理成熟度评价机制,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碳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对高碳排、高耗能的零部件供应商开展碳管理赋能活动,全面提升零部件供应商碳管理能力,实现节能减碳并降本增效。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构建具有韧性的、可持续的价值链。

在绿色物流方面,吉利汽车自有包装已实现100%采用循环包装,汽车零部件循环包装达85%,一次性包装实现100%回收再利用。通过物流数字化平台,跟踪并记录物流全场景碳排放信息,持续加快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的转化,提升发运效率,并加大新能源车投入。其中2024年通过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分别减少碳排放49.8万、5.96万吨,投入使用的102辆新能源车,并投入甲醇车辆作为试点推广,帮助减少碳排放1169吨。

截至2024年底,吉利汽车共有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无废工厂、3家零碳工厂,且是汽车行业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名单的企业。

三、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践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责任

吉利汽车积极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以生态设计为基础,绿色供应链管理为保障,全面打造绿色低碳产品。同时,实体化运作了循环产业中心,并以循环产业中心为载体,联合生态企业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了一个从整车和零部件的循环再制造,到原材料的再生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的汽车循环生态,并围绕循环车、循环件、循环材料、创新业务(电池梯次利用、再生等),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供应链协同,形成了完整的循环生态竞争力。

图片4.png

图4 吉利汽车循环生态模型

生态设计方面,持续完善正向开发流程体系,以生物基材料开发为主,物理、化学回收、天然添加材料扩充,持续提升可持续比例,当前已开发使用了9种生物基材料,63种循环材料,6种天然材料,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减碳。

在循环车方面,以杭州湾为中心,授权/直营4家整车基地及N个整车服务站,构建了全国“1+4+N”的整备中心布局。以原厂技术对市场回收车辆进行官方检测,通过168项整备标准及59项整备技术,全面恢复车辆使用功能,延长汽车使用年限,车辆状态及整备过程可追溯,消除消费者顾虑。此外,积极打造官方认证二手车平台,专注于经营吉利官方循环二手车业务。在国内市场,通过整车租赁、个人买卖等渠道推动车辆再次流通,同时完善金融、回购及服务保障体系,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形成全球化布局。截至2024年底,吉利官方整备的循环车共1770台。

在循环件方面,主营再制造及回用件,低碳绿色零部件,具备领先的零部件智慧维修能力、再制造能力,以及自制能力。业务主要聚焦吉利后市场渠道,打造了官方认证循环件“利宁”品牌,与吉利正品备件形成高低搭配,零部件品类包括吉利全系车型的保险杠、大灯、后视镜、格栅等。截至2024年底,共有67419回用件和再制造件销售到售后服务市场。

在循环材料方面,聚焦报废车辆回收利用,将可循环的零部件以及钢、铝、塑料等材料进行合理分类及回收,加工成再生材料,供应给吉利整车制造及循环产业中心自制零部件,实现汽车材料的再生循环。并初步打通了闭环回收价值体系,将吉利内部产生的废钢、废铝、废塑料等定向供应给吉利零部件供应商,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原材料的价值保留。

同时,利用数字科技手段,构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关系,实现汽车供应链的可信溯源和质量监督,线上数字化链路管理加线下零部件、材料等回收再生闭环运营,助力吉利汽车循环再制造项目应用,推广吉利循环经济理念。

吉利汽车将不断探索和实践低碳循环新应用,持续提升汽车产业的“持久力”和“创新力”。

四、智能吉利,开启吉利汽车低碳转型新能源化“银河时代”

2021年10月,吉利汽车集团正式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技术创新引领,构建吉利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全栈自研生态体系,引领中国品牌进入智能移动终端时代。

吉利依托集团全球化体系和资源协同的优势,构建起“一网三体系”推动“智能吉利2025”战略高效实施,达成“创造超越用户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打造科技引领型全球汽车企业,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的战略使命和目标。

图片5.png

图5 智能吉利2025“一网三体系”

2023年2月,吉利汽车发布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致力于为用户打造10-20万辆最安全、最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2024年8月,吉利银河系列首款纯电SUV——“全球智享纯电SUV”吉利银河E5全球上市。作为吉利银河系列首款纯电SUV,其首发搭载的神盾短刀电池拥有“军工级”安全,通过了“8针同刺”和5.8毫米实弹贯穿试验,以及中汽中心的六大严苛串行试验。在保障用车安全的前提下,吉利银河E5搭载的银河11合1智能电驱,实现IGBT电驱效率行业首次突破90%,达到90.04%。同时,吉利全栈自研的“魔方”热管理系统,实现20合1的超高集成。两项核心技术的突破,让银河E5的百公里电耗低至11.9kWh。银河E5搭载吉利自研的银河Flyme Auto车机系统。银河E5在碳排放方面也表现优异,整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于同级均值17.3%,原材料碳排放低于行业同级均值11.2%,单车使用端碳排放相比同级低15%。吉利银河E5获得“2024年度低碳领跑者车型”和“中国健康汽车”称号,是国内首个同时拥有双奖项的车型。目前,吉利银河共推出了银河E5、银河L6、银河L7、银河E8等车型,全面迈入了新能源“银河时代”。

图片6.png

图6 吉利银河E5全球智享纯电SUV

未来,吉利汽车将通过打造纯电、混动、绿色甲醇等多条新能源技术路径,发展新能源专属渠道,以及构建充电补能等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向新能源转型,让更多高质量、可负担的低碳汽车产品接触更多消费者。

五、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实施全球化低碳发展战略

吉利汽车集团在中国、马来西亚等地建有十余个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工厂,截至2025年5月,吉利海外布局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及服务网点超900家。在海外布局上,吉利汽车集团已形成产品、技术、人才、标准与资本共同输出的产业战略布局。新时代高端品牌领克汽车作为中国品牌代表,率先进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宝腾收购开创中国技术和管理输出的先河,吉利打造的“宝腾模式”,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链条价值输出的成功探索。截止目前,吉利海外业务已覆盖亚太、东欧、中东、拉美、非洲、欧洲等地区全球70个国家。

图片7.png

图7 吉利汽车全球化战略

汽车产业的未来将会是现代的、网联的、智能的,也一定是清洁的、绿色的、低碳的。吉利汽车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同时,凭借绿色低碳属性助推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如转载或引用请联系项目组并注明文章来源。

 

联系人:中国工业碳达峰项目组

电  话:010-62385286、010-62386769

邮  箱:cfie62385286@163.com

收录于合集——中国工业碳达峰优秀企业系列报道

Baidu
map